鹏飞百科

一年四季的划分(古代四季的划分)

季节变换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春夏秋冬怎么划分?古往今来有多种标准。现浅谈四种。给它们的名字,有些是外号,只为好记。

一、四立划季法

定立春为春季的起点,立夏为夏季的起点,立秋为秋季的起点,立冬为冬季的起点。这样,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就分别是春、夏、秋、冬的中点。

一年四季的划分(古代四季的划分)

这是我国的传统划法。这样的四季,与人们的冷暖感觉不大吻合。立春时依然寒气袭人,立秋时不少人赤膊上阵。四立划季的真正意义在于,反映了昼夜长短的特点,冬季昼短夜长,夏季昼长夜短,春秋昼夜长短相差不大,春季白昼渐长,秋季白昼渐短。

二、两分两至划季法

定春分为春季的起点,夏至为夏季的起点,秋分为秋季的起点,冬至为冬季的起点。即把夏半年切成两半,为春、夏;冬半年切成两半,为秋、冬。

所谓夏半年,是春分到秋分这半年时间。春分与秋分之时,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时长相等。从春分开始,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,夏至时到达北回归线,再折转向南移动,秋分时到达赤道。

秋分到下年春分为冬半年。从秋分起,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,冬至时到达南回归线,再折转向北移动,春分时到达赤道。

夏半年昼长夜短,冬半年夜长昼短。

两分两至划季法是西方的传统划法。与四立划季法相比,各季的起止点均晚一个半月。较能反映季节的特点。

三、36912划季法

“36912”,意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分别从3月、6月、9月、12月算起。

以阳历3、4、5月为春季,6、7、8月为夏季,9、10、11月为秋季,12、1、2三个月为冬季。

这是我国近代比较习惯笼统的提法。

按四立划季法和两分两至划季法,各季时长都相等。按36912划季法,各季时长也基本相等。

严格地说,以上三种划法都属于天文划法,都是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相联系的。

这些划法忽略了地域差异,有很大局限性。

四、1022划季法

是以日平均气温、滑动平均气温为依据的划季法。指标是:≥22℃为夏,<10℃为冬,≥10℃且<22℃为春、秋。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,秋季气温呈下降趋势,这是常识。所谓“1022”,10表示10℃,22表示22℃。

该方法源于1934年张宝堃提出的候温划季法,应用广泛。2012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《气候季节划分标准》,是气候划季的最新依据。

(一)常年季节起始日的确定

根据历史积累的气温资料划分季节。它把相应地区的季节状况、特色,直观、明确、具体地展示出来,也是衡量某个年份气候是否异常的标杆。

1.常年气温序列与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

常年气温序列:选取连续30年(最近三个年代)气温序列,求出这些年份相同日期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,得该日期日平均气温常年值。比如,30年中,3月8号的日平均气温共30个数,将其平均,即得3月8号的日平均气温常年值。用这种方法,算出1月1号到12月31号各日期的日平均气温常年值,按日期排序,即得常年气温序列。

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:依据常年气温序列,可求出某日期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。比如,把3月8号及其前4天(3月7、6、5、4号)的日平均气温常年值,加以平均,即得3月8号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。用这样的方法依次算出1月1号至12月31号各日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,便得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。

2.四季分明区与四季不分明区

对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,从前往后观察,按照春、夏、秋、冬的顺序,如果有连续5个数都符合某季节的温度指标,则判定该季存在。春、夏、秋、冬都存在的地区,为四季分明区;不是都存在的地区,为四季不分明区。

四季不分明区有以下类型:

常冬区:没有春、夏、秋的地区。

常夏区:没有春、秋、冬的地区。

常春区:没有夏、冬的地区。

无冬区:只有春、夏、秋三季,秋、春相连的地区。

无夏区:只有春、秋、冬三季,春、秋相连的地区。

3.四季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的确定

按春、夏、秋、冬的顺序,确定各季起始日。确定某季节的起始日,第一步,在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中,找到连续的、都符合季节指标的、最早出现的5个数,明确所对应的5天;第二步,查常年气温序列,把这5天中符合季节指标的最早的一天,定为该季起始日。

比如,确定春季起始日,第一步,在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中,找到最早出现的连续5个都≥10的数字,看它们对应的日期,假若是3月7、8、9、10、11号;第二步,查常年平均气温序列,假若这5天中日平均气温常年值≥10℃最早的一天是3月8号,则把3月8号定为常年春季起始日。

初始日的确定,两步走,两脚走,左脚、右脚不一样,两步不在同一直线上。

如果秋季起始日后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不满足冬季指标,则从春季起始日前的序列中确定冬季起始日。

4.四季不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的确定

常冬区、常夏区、常春区不做季节划分。

无冬区秋、春相连,以1月1日为春季始日,夏、秋始日的确定方法与四季分明区相同。

无夏区春、秋相连,秋季起始日为常年气温序列的首个最高日,意思是说,如果常年气温序列中的最大数值不只出现1次,则把最先出现的日期定为秋季起始日。春、冬起始日的确定方法与四季分明区相同。

(二)当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的确定

1.当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的初次判断

计算当年各日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。

四季分明区,滑动平均气温连续5天都达到某季气温指标时,将这5天中日平均气温最早达到季温指标的一天,初次判断为该季起始日。

如果秋季之后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不满足冬季指标,则顺延至下一年判断,但仍标识为当年冬季起始日。

无夏区春、冬起始日的初步判断,无冬区夏、秋起始日的初步判断,方法与四季分明区相同。

2.当年气候起始日的二次判断与最终确定

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不偏早或偏早不到15天,则把初次判断的起始日确定为当年该季起始日。

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,需进行初始日的二次判断。分以下情况:

如果初次满足季节指标的5天连续过程后至常年起始日之间,滑动平均序列均满足季节指标,则当年季节起始日按初次判断的日期确定。

如果初次5天连续过程后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有不满足季节指标的,则计算至序列再次连续5天满足季节指标。当两次连续过程之间,满足季节指标的累计天数大于或等于不满足的天数,则以初次判断的起始日确定为该气候季节的起始日;否则,按第二次判断的起始日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