鹏飞百科

什么是封建制度(封建社会是什么)

周取代殷商之后,将天下纳入一种亲缘共同体结构。核心是宗法制,相应形成了嫡庶、祭祀、服饰等差别待遇的礼乐制度。一种尊尊亲亲维系社会、维系基层的稳定秩序结构,相应形成。

武王与周公所分封的诸侯公族,他们是宗法制度的主要担纲者、执行者,与井田制的经济基础体系,共同配套完成了社会秩序的构建、社会秩序的组织维护。所以,宗法制、分封制、井田制,成了西周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。

什么是封建制度(封建社会是什么)

土地被划分为“国”“郊”“野”三大部分。“国”是都城,主要是宗法共主周王的栖息地、所在地。“郊”是依附宗法诸侯边耕边战的国人庶民们耕种的土地,“野”是被征服的原住居民们耕种的土地。国与郊统称为国,划分国人、野人。耕种的土地以“井”为单元,以“井”为核心,土地分成了九块。八家共用一井,居中留出一块公田,八家共耕一块公田,三年重新调整一次土地分配。公田又称“籍田”,春耕时供宗法贵族祭祀天地、行籍礼之用。籍田的收获,是贵族的主要收入。井田制既体现了宗教宗法的属性,又象征了礼法规矩秩序。

西周初期,青铜铸刻技术一直被周王把持,其他诸侯不能将文字随意刻入青铜器身。文字专是用来祭祀的。周天子就用铜铸文字传授诸侯,分发给诸侯侍从们大量铜器,不断向诸侯宣示替天行道、替天治国,表明其天下共主的的宗法性、合法性、天意性不容置疑。可见,文字专属垄断,是不能普及百姓的,它作为一种愚民的工具手段。

凡君子依古风行古礼,小人相随而自化。孔子说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”。人们之间的“礼仪”等级,是不能互相取代、互相逾越的。君子当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、率先垂范,争做仁义礼制的主导者、担当者。而小人野人只要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”就行了。

人与人的血统认同、血缘纽带,形成了一种生活共同体、战斗共同体。国人对野人,基于征服关系、地域关系,唯有强化严格管理,奴役压制,让他们低人一等。而国人之间,土地分配,基本均等,权利平等,目的是维持他们出兵作战的能力,发挥勤劳耕作的能力。而野人所获得土地,主要维持其国家经济供给,提供服劳役的能力。这被宗法制赋予断然相反的意义。国人君子有资格、有义务去参加战争,而野人则一心劳作,无资格去参战效力。君子国人参战的目的,不是杀伤敌人多寡,而是宗法礼制赋予他们的天然职责。

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,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笮,薄刑用鞭扑”。大“刑”用于征伐,显示共主霸权地位,意在恢复天下公认的王庭秩序,传承“礼乐宗法制”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“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”,一心“克己复礼”的孔子反赞其“正而不谲”。然而,齐桓公毕竟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开启了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的始端,他打起恢复封建制的旗号,却大行封建制,套取名利,走上霸主地位。